档案软件

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字号+ 作者:贵州廉丰政务咨询有限公司 来源: 2022-03-15 15:19

(一)宏观管理稳步推进 2002年以来,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立一批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总体目标;印发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

    (一)宏观管理稳步推进
    2002年以来,国家档案局先后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发布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立一批电子文件中心和数字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共享”的总体目标;印发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明确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具体内容;发布了《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同时还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标准,为数字档案馆(室)规范建设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实践全面展开
    1.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列入了各级政府工作规划。各级档案部门推动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或信息化工作规划中,写入本级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各地的数字城市、城市记忆等大型项目中也都有数字档案馆(室)方面的内容。
    2.数字档案馆(室)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基本完成“三网一库”基础设施建设,部分档案馆(室)还进行了文档一体化、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移交接收、电子文件中心、中心机房等系统和软硬件建设。北京市65%的市属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具有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功能,77%的市属单位使用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天津市档案馆改建了“三网一库”,基于互联网的全市档案信息共享平台满足了人民群众“在家看档案”的要求,基于政务网的电子档案接收报送平台也建成使用。吉林省档案馆建成以局域网、公务网、互联网为平台,以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为核心,以档案目录中心、文档管理系统、档案网站信息发布为支撑的基本体系。江西省档案馆建设了三网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软硬件与安全集成项目、电子档案接收管理系统、声像电子文件(档案)采编系统。辽宁省档案馆开发了省直机关电子文件接收与归档平台,并在70家省直机关试点单位进行推广,30家单位的电子文件顺利完成在线归档。四川21个市(州)档案馆中,多数具备了数字档案馆所必需的基础设备和网络平台。云南各新建馆普遍规划和建设1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中心机房,设置电子文件中心、电子档案查阅场所,布设标准规范物理隔离网络。
    3.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日益深入开展。在中央和国家机关中,目前已有中央统战部、审计署、水利部、海关总署、新华社、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单位完成了室藏全部档案的数字化,其他单位也正在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总之,搞的是多数,不搞的是少数。另据2012年的调查显示,全国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都已开展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已数字化档案占馆藏总量的比例大幅提高。至2012年底,北京市和各区县档案馆共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8759.5万页,接收电子档案约48TB(万兆字节),市档案馆已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4397万页,占馆藏63%。上海17个区县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共超过3.6亿页,占馆藏50%以上,部分区县达90%以上,民生档案数字化率全部达100%。山东全省档案馆重要档案数字化已达30%。长春市档案馆采用“常用先扫、现用现扫、以用定扫”的“三扫”模式,档案数字化共319万页。江苏全省共完成纸质档案数字化1.2亿页。浙江全省有30%以上档案馆已完成一半以上档案数字化。云南全省已完成9172万页档案数字化,仅省档案馆就完成3277万页,富源县档案馆的90%档案已完成数字化。
    4.档案目录和专题档案数据库不断完善。长春有11个档案馆建立13个民生档案数据库,已共享民生电子数据1217万条。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建设档案目录、重要档案、多媒体档案数据库,采集《宁夏新闻联播》视频28600分钟。山东全省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的75%、文件级目录的65%已进入数据库,录音、录像等多媒体数据库也已建立。江苏全省共完善各类电子目录9000万条,照片档案数字化52万幅,音像档案数字化39万分钟,涉及经济建设和民生专题数据库30多种。乌鲁木齐市档案馆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开放档案目录及政府公开信息的在线查询服务,并建立珍贵档案数据库、照片档案数据库、音(视)频档案数据库、光盘档案数据库。云南省档案馆整合全省民生档案资源,建立民生专题数据库群,逐步实现民生档案“跨馆查档、就近出证”。天津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库目录数据达880万条,各区县档案馆电子档案目录累计862万条。
    5.档案信息服务普遍开展。天津全市可供“一站式”查询的档案信息达473万条。浙江省档案馆网上发布开放档案资料目录24万条,开放档案及资料81万页,累计访问量达480余万次。河南建成档案信息网站87个,加快了开放档案目录、已公开政府信息网上查询步伐。湖北省档案馆网站总访问量已达1800多万人次,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春市档案馆公布非密档案目录116万条,档案20万页,开展档案网上惠民工程,使153个社区具备了查询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信息的条件,每年发生远程查档出证案例达300件以上。辽宁省档案局建成档案网站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14个市网上新闻、档案目录及现行文件的异地共享,现已发布开放档案目录200余万条、政府公开信息目录15万条、开放档案5万多件,照片39914张。成都市提供档案查询服务,仅2012年就实现电子查询利用4万人次。云南省档案馆开通网络查阅档案平台,极大地缩短了查档时间, 4年来为群众提供关系其切身利益的档案证明6181页。
    6.档案数据异地备份工作成绩显著。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分保”“等保”工作要求和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实施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制度”的总体要求,全国部分副省级市以上档案馆完成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非涉密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工作、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工作,并积极部署实施辖区内各级档案部门的安全工作。福建已建立43家市、县(区)档案馆数字档案在省馆异地集中备份机制。湖北开展了市州档案馆向省馆的电子档案数据备份工作。辽宁省档案馆与各市签订“电子档案异地备份存储协议”。云南全省147个综合档案馆全部建立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制度,78%的综合档案馆完成异质异地备份协议签署工作,互结为重要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北京市建立了本地、同城、异地备份体系。
    (三)存在问题
    一是宏观管理不够到位。国家层面上相关指导性文件和标准规范出台相对滞后,档案信息化标准体系、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标准体系不够健全。一些地方对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内容认识不清,项目管理经验少,实施方案与资金分配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楚,系统建设低水平重复。二是统筹发展不够到位。各地电子文件管理和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单位重视数字化设施的建设而轻视数字档案内容的建设,以致空有数字化系统而无数字档案内容;数字档案资源的来源还主要依赖于对存量档案的数字化;数字档案资源的利用尚停留在基于目录的简单查询共享,缺乏综合的数据挖掘和深度整合;对增量电子档案的管理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体制,未将电子文件管理纳入档案法规的范畴;电子档案科技研究不够深入,尚未解决确保电子档案真实、完整、长期保存、可靠利用等关键问题。三是安全防范不够到位。一些单位监管不到位,涉密和非涉密档案信息混合管理,未进行有效划控,存在降密使用和泄密风险;带密级信息、敏感信息未经严格审查,公开上网提供利用;对合作公司的背景审查、设备检测、人员政审不到位,存在数字档案被合作单位拷贝留存、传送的情况和风险;优盘、硬盘使用混乱,公私不分,内外不分,登记不明。四是队伍建设不够到位。对专业性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不够。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本公司档案管理系统简介

    2022-03-15 15:20

  • 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基本情况

    2022-03-15 15:19

  • 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指南

    2022-03-15 15:18

  • 我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2-03-15 15:17

分享按钮